电力每日要闻“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以下简称混合气体)在线监测装置通过专家现场验证。
据介绍,混合气体在线监测装置自2022年底开始在平顶山110千伏舞钢寺坡变电站运行,是同类装置在变电站现场的第1次应用。数据显示,应用该装置后变电站混合气体组合电器等电力设备状态良好,实现了电力设备中气体混合比和压力的在线实时监测,确保了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了设备的运维水平。
为促进电网设备绿色化发展,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广采用混合气体替代六氟化硫作为绿色介质。然而,一次设备中气体混合比或压力变化会影响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危及设备运行安全。现有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虽可实现气体压力监测,但仍需要停电检测或现场带电检测才可测量气体的混合比,安全性和监测效率较低。
22年起,中国电科院牵头开展混合气体在线监测装置设计研发,应用红外热释电传感技术检测气体混合比,创新采用在线自校准技术实现混合比检测单元的实时校正;融合“温度-压力"曲线监测气体压力,将气体混合比检测误差控制在小于±1.0%,气体压力监测精确度等级达1.0级。
1.设计用途(尝驰贵础3000叠电力每日要闻“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设计用于对保护类、计量类颁罢/笔罢进行自动测试,适用于实验室也适用于现场检测。
2.参考标准
GB 1207-2006、GB 1208-2006
3.主要特征(尝驰贵础3000叠电力每日要闻“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 支持检测CT和PT。
• *大电流1000A5V,无需外接其它辅助设备,即可完成所有检测项目。
• 自带微型快速打印机、可直接现场打印测试结果。
• *大电压3000V,*大功率可达6KVA。
• CT变比二次侧同时测试6组。
• 按规程自动给出CT/PT(励磁)拐点值。
• 自动给出5%和10%误差曲线。
• 可测试变压器套管CT和GIS内CT。
• 可保存1000组测试资料,掉电后不丢失。
• 支持U盘转存资料,可以通过标准的PC进行读取,并生成WORD报告。
• 小巧轻便≤35Kg,非常利于现场测试。
• 开机自检,电流、电压多重保护。
4.主要测试功能:(见下表)(尝驰贵础3000叠电力每日要闻“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5. 主要技术参数: (见下表)(尝驰贵础3000叠电力每日要闻“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5.1.工作条件要求
输入电压 220Vac±10%,2、额定频率 50Hz;
测试仪应该由带有保护接地的电源插座供电。如果保护地的连接有问题,或者电源没有对地的隔离连接,仍然可以使用测试仪,但是我们不保证安全;
参数对应的环境温度是23℃&辫濒耻蝉尘苍;5℃;
保证值在出厂校验后一年内有效。
新疆阿克苏供电公司调度大厅响起急促的告警声——阿克苏地区某110千伏线路出现故障。调度员胡伟立即通过输电线路故障智能辨识分析系统展开排查。几分钟后,屏幕上就呈现出故障的详细信息。根据系统提供的精确信息,调度团队迅速制订了复电方案并启动应急处置,不到一小时,线路恢复正常运行。
新疆电网是全国覆盖范围很广、供电范围最大的省级电网,输电线路广泛分布于复杂地理环境中,常年面临雷电、覆冰、大风及异物侵扰等多重自然灾害威胁。当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后,传统的巡线方法以人工为主,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可能出现抢修物资调配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另外,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不仅增加了人工判断线路故障的难度,还可能导致误判。
为此,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指导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创新研究。项目团队系统分析了国家电网公司近5年积累的上万条跳闸数据,深入挖掘故障发生原因与气象信息、过渡电阻、暂态分量等特征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并于2024年12月成功研发出输电线路故障智能辨识分析系统。该系统创新性地整合了故障波形、设备监测、气象环境、地理信息等多维度数据,通过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实现了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原因的快速精准识别。
基于不同故障类型在过渡电阻、暂态分量等电气特征,以及气象条件、设备运行状态等环境参数上的显着差异,输电线路故障智能辨识分析系统可将故障波形转化为可视化特征图谱,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实现输电线路故障类型的快速精准辨识。“这个系统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电力医生,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利用该系统可自动、快速地诊断出线路故障的位置、相别、具体原因、故障过程等详细信息,为调度人员提供精准的故障诊断报告。"国网新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员工王兴介绍,“基于系统提供的多维数据,我们能够快速制订很好的复电策略,既规避了试送电风险,又有效降低了传统模式下可能引发的故障风险。"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